來看書|一月新書《纖維實踐:月桃》
介紹| 本書源於2019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承辦「臺灣在地植物纖維工藝材料與基本技藝調查」,邀請編織藝術家與學員們共同研製作品,進行相關產業調查。接續於2020年以...
介紹| 本書源於2019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承辦「臺灣在地植物纖維工藝材料與基本技藝調查」,邀請編織藝術家與學員們共同研製作品,進行相關產業調查。接續於2020年以...
介紹| 臺灣天然纖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苧麻纖維」是早期原住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纖維材料之一。當代人們只能從末端成品來認識纖維,但是對於材料原始樣貌、完整工序及歷史脈絡的認識仍所知有限。 本書為國立工藝...
介紹| 本書的起源,為2019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承辦的「臺灣在地植物纖維工藝材料與基本技藝調查」,邀請了編織藝術家與學員們共同研製作品,也進行相關產業調查。繼之於...
介紹|本書的四位作者是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的學生,在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王昱心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透過參與式觀察向排灣族古樓部落的兩位織者許春美老師與蔣梅貞老師學習傳統地織技藝,也採訪記錄兩...
介紹|本書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出版,為陳瑳瑳女士的生平訪談紀錄。陳瑳瑳女士於1927年出生,臺北人,今年達95歲高齡。其父親陳振能曾協助管理板橋林家林熊光的產業。因陳振能重視其子女的教育,陳瑳瑳女...
介紹| 在2021的尾聲,我們首推強檔新書:地方飲食文化記憶誌系列《食光.時光–Kasavakan飲食記憶誌》,本書由東台灣研究會及旭野有限公司共同出版。.本書的起始為東台灣研究會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
介紹| 本週介紹由達仁鄉公所全新改版的鄉刊Vol.1,本刊從土地出發,深度報導達仁鄉耆老的小米記憶、料理達人、文化工作者、女力代表、以及老文物的故事。最末除了編入各處室的工作成果,也以族語及中文的對照...
介紹|《重返祖居地—拉庫拉庫溪舊社考古2017-2019》是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該計劃中的三本系列書之一,本會壓軸介紹的最後一本。 計畫秉持著「原住民...
介紹| 《藤編回佳路》與前一部介紹的《走進石板屋》同源自於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2019年花蓮縣文化局舉辦布農族傳統藤編技藝研習,邀請卓溪鄉藤編技藝精...
介紹|《走進石板屋》一書援自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自19世紀末,佳心部落動盪紛擾不絕,牡丹社事件後,被日軍駐守監控、最後迫遷,1985年祖地又被劃入玉...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