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書|館藏新書推介《墾拓蓬萊一角天—國本農場》

▍介紹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序

〈國本永續〉

        …每當朋友來訪,看著阿德導覽時,將國本農場的故事說得比我們王家子弟還要清楚仔細,心中便萌生了將這些導覽內容集結成書的想法。希望能將國本農場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留給我們的子孫和親朋好友。起初,我期待的是一本介紹國本農場的專書,但阿德認為,從都蘭山到現代的台東,國本農場不僅是地理上的中心點,更在文化、經濟乃至政治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他認為應該撰寫一部都蘭山下這兩百年來的歷史,這不是王家的專書也不是永續學會的專書,而是屬於所有關心台東的人們的故事。…

——王家第三代子弟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王朝正

〈但盡凡心,隨遇而安〉

        …我自詡為國本農場的長工,來到這裡的初心,只為了保存一幢歷史建築,不想讓先人篳路藍縷的功績,淹沒在荒煙漫草中。人生何其有幸,可以來到這片土地耕耘和學習,剛開始整理這裡的環境時,每次汗流浹背的除草完後看著菜園又有一堆等待拔除的雜草,想著建築屋頂上的裂縫還未填補,總有做不完的事,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經常懷疑自己弱小的身軀,如何維護照顧這片龐大的歷史建築和土地。為了要讓學會可以生存,我同時也必須接下許多不同性質的計畫,辦理很多型態的活動、到社區訪視、到蘭嶼原始林裡種植原生種的蝴蝶蘭,無可計數的報告要寫,同時也要靜下心來拍片、出版書籍。好不容易執行計畫的一點點結餘,就用來雇工整地、種植七里香綠籬、做圍牆、步道、屋頂防漏等,才慢慢地整理出國本農場現在大致的面貌。…

        …由於王登科先生一生歷經台灣重要的歷史轉折,並參與台東發展歷程,他一生的奮鬥過程,為地方留下許多具影響性的貢獻。由於史料欠缺和無人可以講述他完整的人生經歷,後代子孫也不清楚他曾參與寶桑吟社,不太了解他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印象深刻的是,只要阿公輕咳一聲,兒孫嬉鬧聲馬上嘎然而止。王登科先生在家裡是嚴肅的,並沒有跟後代子孫有太多的交談,這應該是戒嚴年代裡,長輩不太跟晚輩多說話的常態。…

        …這本書,其實只想說二個故事。一個是王登科先生和國本農場歷史建築的故事,王登科在二十六歲時隻身來到台東,憑藉專業的甘蔗種植技術和農產管理的成績,贏得台東糖廠取締役重森確太的信任,頗有膽識的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成為當時台東最成功的農場經營者。…王登科的生命故事和國本農場歷史建築是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應該被記錄,讓我們知道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記憶。第二個故事,是一個民間社團投入歷史建築修復與活化的故事,文化資產的永續利用,在台東大多以公部門補助為主要的活化方式,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以民間社團的角色,在沒有政府資源挹注的條件下,透過自力和結合社會資源的方式,慢慢走出一條可以自給自足的運營模式,過程和結果或許可以提供未來文化資產永續利用的參考案例。

        投入國本農場歷史建築的修復活化,其實也是個人修練的過程,問誰願意為著一個不是自己的家產,投入畢身積蓄和心力,去實踐一個心中認為值得一輩子遵奉的理念。面對這片充滿靈性的土地,我在桃花心木下運用資源回收的透水磚擺了一個「謙卦」,是想提醒自己要時時謙卑地對待這片土地,這裡三千年前是一位王者居住的地方,三千年後台東平原移民拓墾的功臣王登科先生,在此建立了一幢足以傳世的建築,未來這裡或許還會創造不同的風華。誰說花香不能逆風吹,只要明心見性之香,自然香名遠播。…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黃正德

〈導讀—國本農場的前世與今生〉

        國本農場是一座美麗的閩日融合歷史建築,它在台東永續發展學會總幹事黃正德的長年努力下,成為歷史建築成功活化的範例,保存了當年拓墾台東平原的關鍵人物王登科(一八九八–一九五八)的生平事蹟。

        然而,進一步觀察王家大院和它的周邊環境,一切都透露著不尋常。國本農場不只美麗,而且十分神祕,耐人尋味。在一個學歷史的人看來,國本農場不只是一座保存良好、活用得宜的歷史建築;王登科不只是一位創業有成、造福鄉里的農企業家;而黃正德也不只是一位熱情的社造人。他們的故事有更深遠的意義,昭示了台東風土的特殊性,也暗示了人類命運的共通性,必須放在更廣大的脈絡下去思索。…

——台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李淑珍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內文

P202.

        當時屯駐在台灣的國民革命軍第七十軍軍紀敗壞,壞事做決,開槍滋事案件屢見不鮮,民間稱這些來自大陸的軍人為「賊仔兵」。王登科擔負起首任的卑南鄉長重責,除了要處理戰後繁雜的公務外,最令他憂心的是遭受無法紀觀念的軍人恐嚇。這些軍人毫無遮掩的進入鄉長辦公室,跟王登科要餉要糧,經過幾次推諉勸說,一個小鄉長的職權,如何有資源來滿足所需,這些已習慣在戰場上動刀動槍的軍人,竟拿出手榴彈威脅要炸掉鄉長辦公室。面對戰後交接的混亂局面,和如此蠻橫的威脅,王登科僅擔任一個多月的官派鄉長,即憤而辭官,回到國本農場繼續種甘蔗的田園生活。

P206.

        三月二日「二二八事件」消息透過廣播傳至台東,市區民情有浮動現象,預判台東將和西部縣市一樣,將發生民眾集結暴動的情事。由於廣播消息不斷傳來各縣市不同的鎮壓衝突,這些消息激化了許多台東民眾的情緒。依據施添福等(2001)台東縣史開拓篇的紀載,整理出台東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脈絡和王登科先生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與貢獻。

        三月三日上午九點,台東縣縣長謝真邀請地方人士談話,表示不可聽信謠言,讓事件擴大,防止奸黨趁機作亂,政府問題儘可提出,以政治方式解決。此時已有部分青年集結在縣府前廣場,要求肅清貪官汙吏,縣府人員隨即走避一空。當民眾集結時,王登科為避免產生台灣人與外省官員的衝突,釀成後續可能發生更嚴重後果,毅然決定提供國本農場作為縣長與幾位外省籍官員避難的地方。由於情況緊急,王登科邀請南王部落原住民青年,配戴番刀於國本農場建築前方守護,後方則派長子王俊懋、二子王俊潓持長槍守衛。但是考量位於平地的國本農場護衛不易,當晚立即決定移防,由馬智禮頭目動員卑南族、布農族原住民青年護衛,連夜將縣長等人帶至紅葉村避難。

P214.

        國本農場在事件中扮演著指揮中心的角色,王登科也在事件過程裏,與縣長和官員們有近距離的接觸,對於台東二二八事件也有了較為完整的理解,而被指派前往台北向陳儀做報告。王登科此行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讓行政長官陳儀相信台東的情勢安定,不須以鎮壓的手段維護地方秩序,為台東免去一場血腥的災難。

        台東地區的情勢在軍方入駐後迅速平定,開始實施綏靖工作,為恢復地方秩序展開「清鄉」行動,查戶口、舉報和逮捕盜匪叛徒。王錦機先生說,這段時間王登科先生仍扮演著救人的角色,因為王登科在日治時期曾大力幫助過鄭品聰,而結拜為兄弟。事件當年鄭品聰為戰後首任立法委員,中央政府關係良好,當在台東的鄉親在清鄉工作中遭逮捕,家人會求助於王登科先生,王登科就立刻請鄭品聰幫忙,被軍隊捉去的鄉親多能隔天就被釋放出來。

▍書籍資訊

《墾拓蓬萊一角天—國本農場》黃政德著;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2025.03

▍館藏同質書單推介

《大和志:一個村落的誕生》赫恪著;客委會,2004.10

《台東縣歷史建築導覽專輯》姜祝山撰文;徐肇駿英譯;臺東縣政府,2005.12

《新港瑰寶:王河盛的文史歲月》王河盛作;臺東生活美學館,2016.11

《旭日之村—臺東百年移民老村落》吳珮琪、陳東宏採訪撰稿;臺東縣政府文化處,2019.11

《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黃宣衛作;左岸文化/遠足文化,2022.04

|資料室藏書目錄查詢連結|

https://reurl.cc/NELex

|加入會員申請表單 |

https://goo.gl/forms/f2upH170HeW9t7tk1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館藏新書推介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歡迎成為東台會之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