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館藏新書推介|《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新書上架,本月推薦由創會董事黃宣衛研究員之最新著作,《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池上如何成為池上?」

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地方發展的可能性,以「鄉」為社造單位如何可能?

作者抱持對全球資本主義帶來地方社會與環境問題的核心關懷,在爬梳修正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策略研究的可能路徑下,以其長期關注池上田野場域的人類學研究視野,回頭探討「位於東台灣一隅的池上鄉,可謂全球政經體系邊緣中的邊緣,但在順應國家與市場的前提下,仍能根據其特殊條件與機緣,發展出來一些具有社會創新意義的社會行動與地方治理模式,有可能成為其他地方發展的借鏡。」


#池上如何成為池上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台灣的地方社會具備怎樣的能動性,除了壯大自身,更為台灣的未來摸索出一條可能的出路?

本書從講述這塊平原的歷史及人群開始。從清代到戰後,不同統治者的治理政策及疆域劃定,地理政治上的界線逐漸明確;從島內到島外,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住民陸續移入,產業生計、人群互動、宗教儀式,一步一步凝聚出池上的「地方感」。

1990年代之後,WTO 帶來的稻米產業衝擊、城鄉差距及人口組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造成影響,池上結合官方資源與民間動能,推動池上米認證、發展兼顧生態與觀光的大坡池 國家級濕地和無敵稻景等景點,充實地方經濟,並進行各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規畫出一套改變地方的社福制度。

三十年前,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 蔚為風潮,近幾年則轉型為地方創生,但我們究竟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或者說,我們「該」如何想像?而人類學的視角可以為地方創生帶來怎樣不同的視野?

傳統人類學擅長村落研究,透過田野調查及歷史文獻的爬梳撰寫地方的故事。《成為池上》將空間尺度擴大到鄉鎮層次,納入「政府」與「人」的互動,並著重描寫每一個人的行動是如何環環牽動地方的改變;本書也將池上近三十年來的變化嵌進台灣社會發展脈絡,從過去的社造到今日的地方創生,地方社會的民主參與,何嘗不是社會運動回歸在地的生活實踐呢?

.著作 |

黃宣衛,2022,《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新北:左岸文化/遠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

花蓮人。英國St Andrews University社會人類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合聘教授。長期在東台灣做研究,期望以區域研究的視野,跳脫原住民研究與漢人研究的分野,從人的創造性與侷限性出發,探討歷史過程中,個人、社會/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新書發表會 |

時間→4月30日下午2點

地點→臺東藝文中心會議室(臺東市南京路25號)

.購書連結 |

讀書共和國→https://pse.is/44n9ln

博客來→https://pse.is/44kq4e

讀冊→https://pse.is/42fe7k

誠品→https://eslite.me/44rfja

金石堂→https://pse.is/44xasq

MOMO→https://pse.is/43vv74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東台會新書推介

#歡迎來館閱覽及會員借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