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書|館藏新書推介《小米與黎:一一三年後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

▍介紹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序

〈再向前一點〉

        雖然被稱為「後山」,但我一直覺得,面朝大海,文學能夠轉換視線,古老命名中雖曰之「後」,可後山其實已經是前哨,是前線,是第一線的接觸,我想這一屆小說獎作品就示範了一次重心的轉移,他以文學展示各種的「前」。

        首先,很前進。例如一路從初審複審都在最高票,過關斬將一路殺上來的〈內部的聲音〉,什麼小說最難?無事之小說最難,〈內部的聲音〉乍看寫無事之事,其實內部衝突甚多,暗潮洶湧,有大理石的質感,很硬,卻用文字化成氣,化為聲音,無形無奇。伸縮自在,軟硬自如,那種小說技術力之掌握,讓我自嘆弗如。他真的來到小說美學的最前沿。

        我想祝福這些投稿的小說,有些小說我未能提到,但他們確實豐富了這塊土地內在的骨血,…他們甚至比得獎作品更讓我產生別樣的心動,因為正是在那些不知如何安放的露餡裡,顯出素材本身內蘊的體量和重量,我也會想,如果是我,該怎麼去處理,怎樣找到合適的故事或是形狀使他剛剛好表現出來。說到底,這就是來自後山的引誘!終究,這塊土地有太多故事。他已經在那裡,他在等待。等待與你相見。只要我們向前一點。再向前一點。

——短篇小說類評審委員代表 陳栢青

〈繁花盛開的故事與深情〉

        人稱後山的花蓮與臺東,有壯麗的中央山脈、海岸山脈與浩瀚的太平洋,在縱谷與海岸之間生活的原漢閩客及其他種族,交融而成的多元文化,土地與人文的故事,亙古以來,在汗青和口耳之間流傳,是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也是後山文學獎期待書寫的篇章。

        從以上的觀點來檢視今年新詩的得獎作品,可以發現其中的故事性:社會組的〈放羊之地——比西里岸〉,寫的是三仙台畔,比西里岸居民的生活與藝術故事;…高中職組的〈金針花〉,藉金針花為媒介,寫奶奶與孫女的深情故事;…故事性的內容,賦予深厚的情感,這些作品才能脫穎而出,獨占鰲頭。

        另外,具有故事性的詩歌,要重視結構情節、文字簡潔,讓人容易閱讀,讀詩才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很喜歡臺東秋陽閃爍的季節,一樹彩色的欒花,迤邐在道路兩旁,彷彿大自然的歌唱,這是植物詩歌般的故事、造化對天地的盛情。但願花東後山的新詩,也像欒樹一樣,花開滿天地、繽紛您我的心靈!

——新詩類評審委員代表 吳當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內文

P30.

短篇小說類第一名

〈內部的聲音〉吳佩珍

        大理石是很軟的石頭。趴在家裡餐桌的時候,我也能透過皮膚感受到,冰涼,親近,像是可以吸納掉所有夏天給人的悶熱。有一種絕非幻覺的柔軟。

        握著大理石萬年曆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曾經想說要幫忙一下,結果拿著石塊在那浸油報紙上滑滑滑,滑幾下拿起來,媽就開始碎念說我把那塊曆給磨到歹去。哪有歹去,我那時根本就沒看到哪裡有歹去,但握著那塊大理石,掌心跟指尖都傳來那石頭的軟意。

        用來腐蝕大理石的酸非常講究,掌握秘密配方,才能交出成熟的作品。工作不能被別家亂搶走。鹽酸太弱,硫酸又太強,必須要用硫酸摻一些肥皂粉來調一下濃度,均勻地塗上,這樣大理石才能把酸咬得平均。在這樣的拉扯過程裡好像在跟大理石講話,你想怎樣?你這是什麼意思?你為什麼是這個反應?然後再一點一點地調整自己給出的。

        要嘗試去懂得大理石——要曉得大理石可能會給出什麼,與收下什麼。去實際觸摸,大理石的清脆表皮,薄片的內裡,油漬醬料滲進石材那大大毛細孔的深度。當然,跟人與人之間一樣,這之間不存在什麼真正的「懂」。

        有些地方是永遠沒辦法抵達的啦。

P224.

新詩類社會組第一名

〈放羊之地——比西里岸〉劉金雄

黃藤心與月光螺,山海在舌尖對立卻毫不悖逆

林投葉裹住山水最原始的況味

一種令味蕾如山櫻綻放的甜

alifongfong宛如一條手作步道的浪漫

洋流路過的定置漁場

浮筒與索纜網住一片粼粼波光

鬼頭刀跟鰹魚繾綣湛藍

鱻堆疊鱻的碼頭上

夕陽跟漁人同時愛上木訥的基翬漁港

三仙台是放牧童年的地方

Mamu問古老的浪花是否依舊撲鼻清香

漲潮的浪把羊群野放到海的那一邊

退潮時蹄印踏著礁岩回返

比西里岸的羊知道回家的方向

P242.

新詩類高中職組第一名

〈金針花〉萬芳羽

盛夏是一口巨大的鐵鍋,奶奶的銀髮是泡沫

流水滾動皺紋,燙傷了年月

丟進金針花、白鹽和排骨

攪動鐵勺,我貼近奶奶汗濕的脖頸

她微笑讓我等,還要多久?

我問,或許是五分鐘

五分鐘不是五歲,不是五年

更不會倍增成十年,也不是今年

金針花開了滿山遍野,吸水放乾再藏進儲物櫃

我試圖打開宿舍共用的木櫃

解開鎖頭,打開是空了一塊的從前

金針花開的時候山野燦黃

奶奶說她喜歡山腰,能看見海

最後一圈巡過棺槨

奶奶,以後你能一直看見了

▍書籍資訊

《小米與黎:一一三年後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蘭美幸總編輯;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2024.12

▍館藏同質書單推介

《這手拿的那手掉了》詹澈著;東縣文化,1995.05

《討海人》廖鴻基著;晨星出版社,1996.06

《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王家祥作;玉山社,1996.09

《冷海情深》夏曼‧藍波安著;聯合文學,1997.05

《我∕城:陳黎詩集》陳黎作;二魚文化,2011.06

《路‧Lalan》阿道‧巴辣夫著;花蓮縣文化局,2013.11

|資料室藏書目錄查詢連結|

https://reurl.cc/NELex

|加入會員申請表單 |

https://goo.gl/forms/f2upH170HeW9t7tk1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館藏新書推介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歡迎成為東台會之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