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書|館藏新書推介《慢食村民報issue01》
▍介紹
▍以下摘錄整理自封面
關於《慢食村民報》
臺東縣慢食協會的廚人、農人、夥伴,就像是同住在喜歡料理、愛護土地、珍惜傳統的小村落,大家彼此分享、相互支持。《慢食村民報》採訪村民,也邀請村民寫稿,一起訴說村裡的食物、土地與生活,展現慢食村的生活樣貌。
創刊號以「裡&外」為主題,從這一頭看見慢食生活的豐富多樣,從另一頭看進生活裡的起伏跌宕。一篇篇真人故事,裡外分述、實為一體,希望你讀著讀著,不小心拾獲追求另一種可能的勇氣。
▍以下摘錄整理自內文
外面版1.
琦琦和樂天每年以自然農法種2至3樣主要作物來銷售,例如玉米筍、馬鈴薯、米。住家旁的田地,則是以「自己想吃」為出發點,在不同季節種了上百種作物:生菜、蔥、蒜、茴香、辣椒、樹豆、樹薯、南瓜、芋頭、紫蘇、皇帝豆等等,而且每一種作物都盡可能自家留種,一面保種、一面留下最適合這塊土地的作物。
裡面版1.
動物因為臨田噴農藥而死亡,琦琦、樂天也經歷了好多好多次。去年10月,在臨田翻田灑除草劑的季節,家犬梅子出門回家後就呈現磷中毒的狀態,很快就過世了。
在梅子之前,這些年家中的貓狗:叮叮、米糠、米寶、肖肖、小黑毛、果醬,都因為類似的原因而過世。
而樂天不愧是「樂天」,她說:「至少現在隔壁農夫要噴除草劑,或各種蝸牛、蟋蟀、螞蟻藥之前,都會跟我們說一聲,要我們注意家裡的動物。」「對我來說,所有關係都是可以改變的。」
外面版2.
「來來來,你看我們店裡景觀最好的就是這裡。」跟其他的店不一樣,Bike De Koffie景觀最好的一扇窗景,不是讓顧客看的,而是阿洋的工作區,就在他每天揉麵團的大桌子前方。這裡可以看到中央山脈上的雲層消長,也看得見苦楝樹花色的變化,阿洋說:「開店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對自己好!」
村民副刊
〈減塑(廢)日記〉—文圖/麗穎
生活在鄉間農作之間,三子和養子(協槓農夫老公)的衣褲,不僅都會意外形成大地色系,連膝蓋、胯下和褲底,都會時刻乍現謎樣的破洞。為了實現不依賴消費,村婦節儉魂燃起(握拳),開始用閒置的碎布,依著破洞處慢慢修補,一補不得了,有時只是個小破洞,卻欲罷不能地補成一幅畫。
忙碌的生活裡,有時利用零碎時間,有時是與孩子們溪邊玩耍的午後,依著當下的手感,一針一線來回穿梭,針與線在專注與放鬆形成了引號,一邊摸著破損的形狀,心裡的空洞也像是被撫平般,完整了起來。
—
▍出版資訊
《慢食村民報issue01》企劃採訪編輯:賴安芝、羅紓筠;插畫與設計:陳萱;特約專欄:楊依璇、邱麗穎、涂裕苓;臺東縣慢食協會出版;2025.07
—
▍館藏同質書單推介
《看見臺東vol.360》臺東縣政府;2024
《臺東慢食通vol.9臺東辦桌》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有限公司;2024.11
《台東藝文月刊》臺東縣政府文化處;2025.05
—
|資料室藏書目錄查詢連結|
|加入會員申請表單 |
https://goo.gl/forms/f2upH170HeW9t7tk1
—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館藏新書推介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歡迎成為東台會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