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鯉魚山走讀活動課程側記

呱呱呱呱~這次由我們自稱「玩泥巴吸泥土,經過長期的經驗被打通任督二脈」的郭明興講師,也就是江湖上人稱大牌(左竹)大哥與我們分享與細談鯉魚山生態。

早上的課程大牌哥為我們進行臺東的自然生態導覽,一路從金針山、山豬窟、知本林道、利嘉林道與都蘭山定點觀察說起,細細說起每一步土地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的介紹,也不忘分享趣事—到山上請記得帶透明膠帶,除非你想慢慢的細細體驗咬人貓或狗的滋味。

其實鯉魚山現在所見的植物大多是人工種植的,在日治時代的產業種植中,如金雞納樹被作為藥用,而蓖麻被作為工業油質潤滑用;現今龍鳳塔後的馬拉巴栗、茄苳等以及忠烈祠周遭的竹柏、掌葉蘋婆等,許多原生樹種已消失。

下午的課程,則由鯉魚山的地質、植被、生態開始探討,談論鯉魚山山體發展演變及日治時期遺構蓄水池。大哥從基本的地科知識講起,一步步從板塊的交互作用,談到各山脈的形成,說明為何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本身為何岩石種類、走向及地層結構會不同。

大牌哥是土生土長的臺東人,在帶領我們前往鯉魚山的路程除了沿途介紹植物外,我們也不斷的跟著紀錄,像是大葉山欖、刺裸實、著名的百年榕樹以及生長於步道兩旁的銀合歡等,也教我們如何分辨相思樹與車桑子的葉子。

等等!我們不是在砍樹呀!(請至留言處,以證明我們的清白)為找尋淨水池與碉堡的遺構,我們必須撥開荒煙蔓草,用力拉開樹枝,鑽過樹下又攀過樹幹才得以一窺淨水池入口的模樣。大牌哥向我們回憶,在以往淨水池是可以進入的,據他描述,內部有兩個像是游泳池大的大水池,或許是以前進行對流用的池子。

大家並沒有忘記上次所學,再一次利用兩種GPS相關軟體沿途進行定位及路線的紀錄。各位學員極為認真的操作APP,許多對於科技並不了解的長輩們也耐心的學習,一個一個的紀錄與拍照。

這次的「探險」,想必各位印象非常深刻,在課程當中所介紹的動植物大家可曾注意過嗎?山,其實從來都沒有離我們很遠,而對於我們所成長土地是否應該多一分的關注呢?各位學員對於臺東與鯉魚山是否已經開始回憶起屬於自己的往事,或是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故事地圖呢?

#臺東縣社區大學承辦
#東台灣研究會協辦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