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鯉魚山記憶地圖工作坊】

PART1 記憶地圖工作方法培訓-4/15 第一場

歷史與口述記憶沒有絕對,惟有不斷的辯證與反思詮釋主體。

田野是開放多元,包容各種視角與聲音的場域。

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鯉魚山,

有太多複雜的關係與內涵,層層疊疊的,

這次的工作坊正是在嘗試這樣的努力。

我們一步步拼湊鯉魚山的記憶地圖。

第一階段的方法培訓,我們先是腦補了鯉魚山考古發掘的過程記憶與內涵(本編很感動講師史前館副研究員葉美珍老師談及40年前那段青春歲月的考古發掘過程,以及年輕時和現在的研究認知差異,還有那段有趣的史前文物與寺廟信仰的接觸過程)、地名傳說,各時期的史跡與臺東城市發展歷史的關係。

接著我們又暫時拋開知識性的腦補,純粹進到直視田野的態度。我們的工作夥伴邱胖帶來的是一種別於傳統文史調查形式的田野工作方法,這樣的工作方法,既非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的口述訪談,而是多對多(累死自己)。多對多的背後,其實清楚地帶大家反省田野的許多盲點,應包容各種聲音與可能、不妄下論斷,沒有絕對,但要實事求事地充分驗證。多對多的背後,也在說著想要接近自己的歷史這件事,不是只有專業者的事。田野自己本身,也應能是家族/社群/社區或部落能彼此共同成長與傳承的方法,繼而延伸各種說自己的方式、應用生活中的可能。

然而即便帶來了對田野工作方法新型態的認識,田野重要的基本態度卻始終不變。「沒有人有義務跟我們分享他所知的一切,所以當他開口了,我們要格外珍惜。」

本編看到這段話時很想哭,不會一直有人都等在那等你準備好要去問的,當你準備好了,人往往早已不在了。

#感謝第一場工作坊的講師史前館副研究院葉美珍、助理研究員傅鳳琴、邱胖。

#感謝學員積極參與,本梯很強(幾乎沒有睡著)

#感謝臺東縣社區大學-Taitung Community University夥伴合作協力

#感謝計畫主辦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支持

You may also like...